一、熟練掌握幕墻施工技術及工藝是做好預算的前提
1、 熟悉幕墻結構
一般造價人員大多是學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對幕墻知識了解甚少,對其材料組成不熟悉,幕墻結構形式不了解,在做其報價時對定額子目也是生搬硬套,也不做相應的實際含量分析,有些新形的幕墻形式定額中沒有相應子目,致使無從下手,計算出來的價格也不準確,因此要了解各種幕墻結構對做好其報價至關重要。
根據JGJ102一2003(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33一2401《金屬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及JG3035一2001《建筑幕墻》的有關規定,建筑幕墻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玻璃幕墻、石材幕墻、金屬板幕墻、人造板幕墻、單元式幕墻、雙層幕墻、采光頂,由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大量應用,其幕墻形式更為新穎,熱通道幕墻、光電幕墻、單層索網玻璃幕墻等新式幕墻不斷涌現更讓人眼花,而相應各省的定額子目遠遠跟不上現實幕墻的發展,因而更需要相應的造價人員,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掌握各種結構形式,才能計算出更準確的工程量、編制出更準確的報價。
2、 與設計人員多溝通
在編制幕墻預算中了解技術人員的意圖是至關重要的,有些幕墻方案圖紙,不能全面體現出幕墻的做法與各種材料的用量,在編制工程量清單項目特征時,就不能全面地編制出詳細的做法。如果工程量清單項目特征的描述不清甚至漏項、錯誤,就會引起在施工過程中的更改,從而引起分歧,導致糾紛。因此要求造價一定要先自行研究,對發現的問題一一列出,然后提出澄清文件,讓有關設計人員給予解答,如果是本單位人員設計更要多溝通,了解設計的意圖,對標注尺寸不詳的部位進行重新驗證尺寸,比如幕墻工程的單位平米的密封膠的數量比較難算,在同多位審計人員交流中發現他們對膠基本上不審,而膠在幕墻中占的費用比例也比較高,這樣下去對業主控制工程成本很不利,從理論上算用每支膠的容積除以圖紙中膠的截面積再考慮一下膠的實際損耗就能計算出單位平米每支膠的用量??墒窃谟嬎銜r圖紙中不可能詳細地畫出膠的截面尺寸,只能與設計人員溝通,確定計算所需要的尺寸,這樣才能計算出膠的實際用量,現實中業主或施工單位采購的膠單位大多是“支”,而定額中給定的膠的單位又是“kg”,這樣不但膠的計算比較復雜而換算起來比較麻煩,也是大多審計人員不審這塊的原因。在現實中更有些業主,為了節約工程工期,節省設計費用,僅提供一些簡單的做法與材料品牌,直接用建筑圖紙進行招標,這樣大大增加了不太熟悉幕墻結構的造價人員計算的難度,因此更需要設計人員配合,確定好型材大小,結構形式后再進行報價,因此做好幕墻報價加強與設計人員的溝通顯得格外重要。
二、掌握現行招投標報價的主要計價形式
現階段流行的主要報價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全費用綜合單價法,另一種是工程量清單計價法。
1、 全費用綜合單價法
全費用綜合單價,即單價中綜合了分項工程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措施費,管理費、利潤、規費以及有關文件規定的調價、稅金、一定范圍內的風險等全部費用。以各分項工程量乘以全費用單價計算出相應合價,合價匯總后,就生成了單位工程造價。
全費用綜合單價=∑(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措施費+管理費+利潤+稅金+規費)
全費用綜合單價總造價=∑(工程量1*全費用單價1+工程量2*全費用單價2+……工程量n*全費用單價n)
全費用綜合單價報價很簡單,先計算出人材機消耗量,然后各自乘上人材機單價得出直接費,管理費、利潤、稅金、措施費、規費等只需把直接費乘以相應的費率即可得出全費用綜合單價。
全費用固定單價模式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減少計價的難度和爭議,但對承包方來說,要獲得報價競爭優勢和創造更多利潤還需有企業定額相配套,要對每一項目的真實成本了如指掌,心中有數,要有對造價進行嫻熟精確測算的能力。對于發包方可能更省事,不必再支出一些額外的似是而非的費用。對于造價中介機構可以說極大地減少計價工作量,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工作中。
2、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領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是從改變過去以固定“量”、“價”、“費”的定額為主導的靜態管理模式,過渡到“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動態管理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與國際通用的計價方法的接軌,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因此,建設部2003年2月17日以119號公告批準頒發了國家標準《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3),《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發布實施,是工程造價管理工作面向我國工程建設市場,進行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的里程碑。但是在幾年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規范正文中不盡合理、不夠完善、可操作性不強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又發布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新規范,新規范主要修訂了原的條款及表格形式,補充完善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編制工程量清單計價和指標控制價、投標報價、合同價款的約定,以及工程計量與價款支付、工程價款調整、索賠、竣工結算、工程計價爭議處理等內容。使政府指導、業主提供清單、企業自主報價、市場形成價格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工程量清單費用(=∑清單工程量×項目綜合單價)、措施項目清單費用、其他項目清單費用、規費、稅金五部分構成,作這種劃分的考慮是將施工過程中的實體性消耗和措施性消耗分開,對于措施性消耗費用又分為技術性措施和組織措施費用二部分,組織措施費一般是按照當地主管部門頒發的費率計取,而技術措施費,幕墻工程大多是使用的吊籠施工,很少部分采用腳手架施工,在報價套項時定額子目僅有外裝飾工程腳手架,如果套這個子目則出現措施費偏高、與實際不符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本公司的施工工藝和施工現場情況,綜合考慮措施費的計取金額。
三、加強對幕墻造價人員的培訓,對工程審計、企業投標尤為重要。
現階段大多數政府部門及造價事務所中的審計人員都是定額體制下培養出來的,過去的造價計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模式。他們習慣于傳統的預算定額報價模式,即工作重點和關注焦點往往單純體現在工程量計算是否準確、定額子目的理解是否正確上,至于清單子目單價的確定僅僅依賴現有的社會定額去機械的組成,對于材料價格則完全依賴于有關部門下發的材料價格信息表,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工程都是業主委托會計事務所或造價事務所對工程負責審計結算,大多數的造價工程師都是學土建預算出身的,他們對土建的相關技術可謂是非常精通,可是對幕墻這一新型的專業工程比較生疏,比如筆者在對某工程投標時發現招標代理下發的工程量清單項目特征描術過于簡單,有些工程量與圖紙出現較大誤差,投標企業完全可以在投標時采用故意漏報某些材料及不平衡報價形式中標,而后在施工過程中追加價款,這樣會大大增加業主方的投資,嚴重損害了業主方的利益。再是有些審計人員太教條主義,像石材幕墻全國各省市大部分定額中只是最普通的干掛方式連接,由于結構簡單,因而定額中的人工工日含量也比較少,可現實中鋁合金可卸拆式石材幕墻,背栓石材幕墻等新形式的結構形式的石材幕墻大量出現,使有些審計人員在定額中找不到相應子目,仍按照定額中普通連接方式的子目人工含量給予結算,而新形式的幕墻結構遠比定額子目中的人工消耗量大,致使施工企業為業主采用了更安全、更使用的結構形式卻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嚴重影響了國家對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
隨著《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新規范的廣泛應用,在清單報價模式下,以前對承包商有保護作用的政府規定沒有了,很多風險要由承包商自己來分析和判斷,而投標報價人員的這種單純套用現行定額的行為慣性、會用計價軟件就會報價的思想,將給投標報價及合同的執行帶來風險和隱患。
我國幕墻企業產值近千億遠人民幣,行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大批優秀人才的貢獻,因而對幕墻造價人員的定期培訓顯得格外重要,而現實中學校及社會上對其相關的培訓甚少,因此加強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已是迫切需要。
管理領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是從改變過去以固定“量”、“價”、“費”的定額為主導的靜態管理模式,過渡到“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動態管理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與國際通用的計價方法的接軌,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上一篇:玻璃幕墻驗收規范